电动丝印机行业由盛转衰 适时而变方可稳定发展

点击: 日期:2013-10-15 字体大小:14px 12px
 

无论电动丝印机企业身处哪一市场领域,外在的产业环境都在发生改变,所以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从整体上看这种变革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点。

  

  电动丝印机生产能力由短缺、平衡到过剩的转折性周期。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电动丝印机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相关行业急剧迸发的市场需求,这成为近30多年来电动丝印机工业高速发展的起点。至2000年左右,随着电动丝印机企业数量的增长和电动丝印机设备生产效率的提升,电动丝印机业供需关系逐步趋于平衡。自2005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了发展初期的资本积累,加入到技术改造的大潮中,电动丝印机生产能力局部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

  

  电动丝印机工业由高利润—社会平均利润—微利的过渡。伴随着电动丝印机供需关系的变化,电动丝印机工业的平均利润也划出了由高到低的“下行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产能不足,电动丝印机企业的利润率可以高达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但随着产能的增加,电动丝印机工业迅速由“暴利”行业过渡到“微利”行业。目前新闻出版总署统计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大致在7%左右,但相当一部分电动丝印机企业的利润率只有3%5%,还有一些企业甚至已经陷入亏损的“泥潭”。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危机带来不确定的前景。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虽然随着各国大力度经济刺激政策的相继出台,全球经济一度呈现复苏之势,但近来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和高通胀对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全球经济再次陷入不确定之中:国际上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持续萎靡,国内持续紧缩的银根使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压力。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电动丝印机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红利”拐点来临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电动丝印机工业与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最基本的商业模式都是以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但随着社会环境和就业心理的变化,“人口红利”拐点已经来临,“用工荒”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成为一种常态,这对包括电动丝印机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提出了商业模式重建的要求。如果企业变革的步伐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淘汰与出局将成为难以避免的命运。

  

  面对变化的时代,电动丝印机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应时而变,因为无法改变环境,那只有改变自己。这实际上就提出了电动丝印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命题。对电动丝印机企业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在确定转型与升级的方向之前,其实需要对变化进行一个简单的区分:即哪些是暂时性的困难,哪些是无法逆转的变化,将主要着力点集中于应对无法逆转的变化。

  

  于电动丝印机企业而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订单,尤其是外单萎缩,银根收紧带来的融资困难等虽然给企业带来很大困难,并且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些因素都是可逆的、周期性的。面对这些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坚持。实际上,曾经令很多企业颇为头痛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自下半年便已经出现了缓解。

  

  电动丝印机企业目前更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无法逆转的变化,如:高端电动丝印机设备持续引进致使产能倍增带来的竞争环境变化;年轻人就业心理改变导致的行业吸引力下降趋势;新技术出现导致的客户需求趋向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新媒体发展对书报刊电动丝印机长远发展的影响。这些因素由于无法逆转,因而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评论信息

共有: 条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名:
内容:
验证码:

1.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不发表攻击性言论。
2.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产品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